1.目的
為了規范全國翻譯服務企業協作網成員單位的譯文質量,
同時考慮到工程技術類譯文的譯制周期較短,專業技術要求準
確,特制訂本標準。依據本標準,有助于工程技術類翻譯的從
業者能夠清晰地量化譯文質量。對于一些專業術語要求較高的
委托單位,應盡可能要求其提供符合現場實際的術語譯名。如
無法提供,則選擇專業詞典中相近的譯名。這些要求在不同的
場合有不同的重要性,而一些要求可能與某些工藝、技術和標
準相抵觸。本標準為推薦使用標準。
2.適用范圍
本標準僅適用于工程技術類譯文的范疇。 本標準為外譯中工程技術類譯文的質量標準,中譯外譯文的質量標準另訂。
3.參考標準
新出圖[1997] 79號 圖書質量管理規定 GB788-87 圖書雜志開本及其幅面尺寸 ISO 6716-1983 印刷技術—教科書與期刊 GB11668-89 圖書和其他出版物的書脊規格 GB11668-89 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 GB11668-89 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
4.工程技術類譯文質量的分級和標準
4.1 工程技術類譯文質量的范圍包括:翻譯、審校、編輯、排版、校對及定版等方面。 為了便于管理,本標準將內容相近的翻譯和審校合并成譯校項,編輯、排版、校對及定版合并成編校項。用戶對編校項有特殊要求的不適用本標準,應按非標件處理,但其差錯率可按本標準計算。 4.2 譯文質量分為兩級:合格或不合格。 4.2.1 差錯率低于或等于5 /10000為合格。 4.2.2 差錯率高于5 /10000 為不合格。 4.2.3 以上所述的譯文質量標準為各單位在合理的譯校時間內完成的譯文。少于合理的譯校時間內完成的譯文,其質量標準應相應降低或不作表述。 4.2.4 譯文質量差錯率,是用一本或一批資料的總字數去除該本或該批資料中所發現的總差錯數后計算出來“萬分比”。 4.2.5 譯文總字數的計算方法,一律以該本或該批資料的版面字數為準,即: 總面數Î每行字數Î總字數* = 每面行數 4.2.5.1 凡連續編排頁碼的正文、目錄、輔文等,不論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滿版計算字數。分欄排版的譯文,各欄之間的空白也計算版面字數。 4.2.5.2 目錄、索引、附錄、書眉、單排的頁碼和邊碼,均按版面計算字數。 4.2.5.3 封面(包括封面、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書脊)和扉頁,每面按正文版面的50%計算字數。 4.2.5.4 凡旁邊串排正文的插圖和表格,按正文版面字數計算;插圖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的50%計算;表格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計算字數。 4.2.5.5 凡有文字說明的畫冊、產品圖集、廣告,一律按正文的版面字數全額計算;無文字說明的,按正文版面的30%計算。
5. 譯文質量要求及扣分標準
5.1 開本及其幅面尺寸 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現狀和工程技術資料的要求,開本一般為16開. 297Î(1)幅面尺寸 210 mm(公稱尺寸),此尺寸為切后尺寸,(該尺寸俗稱為“11開”); 260Î(2)幅面尺寸 188 mm(切后尺寸,該尺寸俗稱為“16開”**) * 4.2.5中所指總字數是指質量差錯率統計計算的字數,與標準TSS-303所指有計費 字數屬于不同的概念。 ** (2)中所規定的幅面尺寸將逐步淘汰,向(1)過渡。 5.2 封面、書脊、封底的要求 5.2.1 技術資料的封面要求簡潔明了、莊重大方。推薦使用的字體為:黑體、宋體和楷體。 資料的名稱應大于上、下的署名并居中排列。 5.2.2 如資料需要成批印刷,單本資料的書脊 大于或等于 5 mm時應設計書脊。書脊名稱中含有外文、阿拉伯數字或漢語拼音字母時,外文、阿拉伯數字或漢語拼音字母自左向右排列。 5.2.3 封底的右下角應印上翻譯和印刷單位的名稱,字號應小于封面下款的字號。 5.2.4 封面、書脊、封底出現文字差錯,每一處計2個差錯。 5.3 目次表 5.3.1 目次表(目錄)應包括該本資料的全部章、節及相應的頁碼(原文資料的頁次可忽略)。該頁碼為該章節的起始頁。目次條目與相應頁碼之間宜用連點連接。 5.3.2 目次表應盡可能成為獨立部分,以便查閱和復制。 5.3.3 目次表一般置于內封后的第一頁。目次表應采用與原文正文不同的字體或字號編排,以示區別。 5.3.4 目次表的目次條目、頁碼與正文不符,每處計0.1個差錯。 5.4 頁碼 5.4.1 正文所編的頁碼應貫穿于全卷。應當只用阿拉伯數字編頁碼。頁碼位置位于每頁下部居中。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編頁碼。 5.4.2 雙面印刷或雙面復印時,正面頁碼應為單數,背面頁碼為雙數。 5.4.3 幅面A3及其以上的插圖(表格)和折頁為正文的整體,與正文一起編頁碼,插圖和折頁背面為空白時,該插圖和折頁應編2個頁碼(保證后邊的正面為單數頁碼)。 5.4.4 頁碼編錯,每處計0.1個差錯。 5.5 正文 5.5.1 工程技術類譯文中,名詞術語是反映工程技術專業概念的一種形式與意義相結合的語言符號,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單一性——術語是專用的、單一的,即“一詞一義”的原則。在工程技術類譯文的翻譯中,要求整本資料中的術語必須統一,不能出現同一詞匯在整本資料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譯名。對一些專有名詞,翻譯時無確定把握時,可在首次出現時用括號將外文注上。 技術性——工程技術類資料的術語定名應以技術概念為依據,準確反映事物的特征,按照其技術含義定出確切的術語。一般來講,應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頒布的名詞為準。 約定俗成——有些單位在行業內、地域內、或在前期工作中已對一些術語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特定的譯名,在翻譯中可按其約定俗成的譯名進行翻譯,此時的譯名與全國名詞委的譯名相悖,但可不算譯錯。 通常應要求用戶提供專有詞匯,若用戶不提供時,應以專業詞典中最相近的詞匯為準。 術語譯錯每處計1個差錯。同一詞匯錯譯超過三處(含三處)時,整本資料按三處計算。 5.5.2 工程技術資料因其有指導工程實施的特性,應仔細校譯,不得出現原則性的差錯,語義清晰,易懂,明確。在修辭上不做規定。原文不清和/或意思不明時,可用括號將原文列出。 有時因原文中出現的錯誤而導致譯文錯誤,此時不計錯譯。但譯者如發現了該錯誤并予以改正時,應當用括號標出。 語義錯譯每處計1個差錯。 漏譯每句計1個差錯。 5.5.3 人名、地名和機構名稱的翻譯 外國人名、地名和機構名稱的譯名,以新華社譯名室出版的《世界譯名大全》為準。 中國人名按漢語拼音拼寫。 人名、地名和機構名稱譯錯每處計0.2個差錯。 5.5.4 參考文獻、索引、公司地址及分支機構、版權頁、參考文獻、索引、公司地址及分支機構、版權頁一般不用翻譯。索引和版權頁不排印。 5.5.5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應符合GB-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每處計0.1個差錯。 5.5.6 量和單位 量和單位的譯名應符合GB-原文中的英制單位翻譯時應用括號標出公制單位。 量和單位翻譯錯誤,每處計1個差錯。 5.5.7 插圖和表格 工程技術類資料中含有大量的插圖和表格。插圖和表格的翻譯應遵循以下原則: 5.5.7.1 插圖中的譯名應完整地排列在原圖的相應位置。因幅面的關系,原處編排不下的,應在相應的空白處標出,但必須用連線引至相應的位置,或用序號和符號。 例:在原處標出①,而在該圖的空白處(或另外附紙)編排譯文,同樣標注①。 插圖和譯文應安排在同一版面中,一般不分開。 5.5.7.2 圖紙的翻譯亦遵循5.5.7.1節的原則。標題欄一般只翻譯圖號和名稱。圖中文字太多,可采用5.5.7.1節所述的方式翻譯。 5.5.7.3 表格一般按照原文翻譯,應盡量跟所涉及的文字一起編排在同一版面上,如不可能,應盡量做到不要離所涉及的文字太遠。 表格過長時,應選擇合適的行線處跨頁,并在次頁上重排表頭,且在表頭上加注“續表”,表序號和表格名稱可以省略。 5.5.7.4 插圖譯名不完全和/或標識不清,每處計0.2個差錯。 表格譯文錯、錯行或錯欄,每處計1個差錯。
6. 工程技術類資料的譯文質量評判,由全國翻譯企業協作網(中國譯協翻譯服務工作委員會)專家組負責。
7. 本標準由全國翻譯企業協作網領導小組批準。
8. 本標準由全國翻譯企業協作網領導小組解釋。
|